| 人物

舒乙老师与北京作别,《大家文丛》老舍系列正式推出

北京晚报   2021-05-10

4月21日晚上等地铁的时候,大连出版社的编辑给我发来一条短信:舒乙先生去世了。


资料图,阎彤 摄

这个消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,毕竟《大家文丛》的第一批书——老舍系列预计在4月22日制作完成,就差一天……

几年前启动《大家文丛》的编辑工作时,对老舍书系的制作,我们希望征求一下舒乙老师的建议。我请时任《读书》杂志主编的贾宝兰老师帮忙牵线搭桥,但那时舒乙老师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,记得贾老师说:“等编完了,送给舒乙一套吧。”不知怎的,这句话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,编辑过程中,和舒乙老师有关的文章,也会引起我的特别关注。

舒乙是老舍先生唯一的儿子,在家里排行老二,老舍先生的文章中,“小二”的一颦一笑活灵活现,甚是可爱——“小二小三玩腻了:把落花生的尖端咬开一点,夹住耳垂当坠子”“‘小三,看,这个小盒也在这儿呢,爸不许咱们动,愣偷偷地看看?’小二建议”,文中这个淘气的“小二”正是舒乙。对舒乙,老舍先生温情的抒写还有很多:“小儿一岁整,还不会‘写字’,也不晓得去看猴,但善亲亲,闭眼,张口展览上下四个小牙。”寥寥几笔,老舍先生对儿子的爱跃然纸上。

“赶到自己有了小孩,才能晓得事情并不这么简单。一个小娃娃身上穿戴着全世界的工商业所能供给的,给全家人以一切啼笑爱怨的经验,小孩的确是位小活神仙!”小孩着实给父母添了不少麻烦,却也让父母的心浸润着甘露,这是老舍先生对家庭生活的精到批注;不过一句“小活神仙”,能让人们与繁杂的生活和解。

说到《大家文丛》和舒乙老师的缘,还有一个故事得讲讲。《大家文丛》中有一本描写北京人各色做派的书,为了给这本书起个招眼的名字,大伙争了好些天都没有结果。直到有一天,我想起十年前的一次邂逅——

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,我在自家门前打车送朋友去火车站。正愁没车,一辆落客的出租车碰巧停在我眼前。“真是菩萨保佑!”我一边庆幸,一边急着给车里的“大菩萨”拉车门,没想到下车的人竟是舒乙。

我下意识地叫了声:“舒老师好!”他微笑着抬手回应,那是老北京人打招呼时的标准姿势。途中,同行的朋友问我:“你认识刚才下车的人?”我答:“不认识,不过那是老舍先生的儿子。”朋友睁大眼睛:“啊?我还以为他是你邻居呢!你们北京人真逗,跟不认识的人也打招呼!”是啊,北京人是特别,哪儿的人都觉得怪有意思的,不过想学还真学不来。这次邂逅的劲儿不小,书名立马定了下来——“闹咱们的脾气”!

为了这五本小书,大家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,日子虽苦,但对我们这几个北京的“舍迷”来说,心里滴着蜜汁般的甜。后来,机缘巧合,书稿辗转遇到了同是京味文化热爱者的大连出版社。历时半年,这五个“孩儿”终于在盎然春意中诞生;《大发议论》《有家可回》《闹咱们的脾气》《深说外国人》《最苦是人生》,生得是个个俊朗。本想等书一出带给舒乙老师一套,可等我们抱着“孩儿”从大连赶回北京,车站空无一人,舒乙老师提前一日登上了见父母的列车……

4月27日,舒乙老师与北京作别。这天,北京刮起了她春季特有的劲风,为舒乙老师送行;也是在这天,《大家文丛》老舍系列正式推出。一切都是巧合。谨以此书表达我们对舒乙老师的怀念。

(原标题:不曾谋面的缘)

来源:北京晚报 作者:零露

流程编辑:L006
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

编辑:u006


热门推荐

精品放送

换一换

Copyright ©1996-2020 Beijing Daily Group, All Rights Reserved

京报网版权所有